初遇
疍家糕,因制作手法是将米浆层层相叠,又称千层糕,"糕"与"高"同音,寓意期盼生活步步高。一般分为甜咸两种口味,是肇庆西江水上人家传统的节庆食品,也是疍民互相馈赠的常用礼品。疍家糕的制作技艺反映了水上人家特有的生活习俗和族群文化。2012年,疍家糕制作技艺被列入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初创
疍家糕催生溯源,鼎盛于明清,延伸于现代。
对于其起源,民间流传着不同的说法,一说疍家糕起源于纪念伍子胥的功绩,南明时期疍民们曾以此糕敬奉永历皇帝朱由榔及群臣。二说是一个孝子为孝敬病重的母亲而创。但具体那种准确已无从考究。
制作
首先将浸泡后的粘米磨成米浆,如做甜糕,需把糖浆兑入米浆搅拌均匀,做咸糕则将糖浆换成猪肉虾米等食材。
待蒸盘刷油后,倒入一层米浆,猛火蒸五分钟,再次倒入一层米浆,如此反复,直至最后一层米浆蒸熟。之后冷却、切割,一份正宗的疍家糕就此诞生。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世代以水为居的疍家人开始上岸定居,许多疍家民俗逐渐消失,能够熟练制作疍家糕的人也越来越少。幸运的是,上岸后的疍家人仍有一部分眷顾着疍家文化的发展,不仅传承了疍家糕制作手艺,更创新了疍家糕原本的口味与做法。疍家糕现已成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传承与创新中走上了商业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