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由来
蛋挞最早是由19世纪葡萄牙里斯本贝伦区一所名为——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的修女所发明的。当时,修女袍需要用到大量的蛋清来上浆,修女们为了消耗掉剩下的蛋黄,便将其制作成甜点蛋挞。
葡萄牙自由革命爆发,修道院被迫关闭,修女们的制作蛋挞配方被一糖厂老板收购,并在修女院隔壁开了一家饼店,售卖蛋挞。可是,当时的蛋挞名为“贝伦挞“(Pastéis de Belém),也就是今日俗称的”葡式蛋挞“的鼻祖。
蛋挞分支
澳门葡式蛋挞则是由一位名为安德鲁·史斗的英国人将葡式蛋挞的配方带到澳门,葡式蛋挞,又称葡式奶油塔、焦糖玛琪朵蛋挞。港澳及广东地区称葡挞,是一种小型的奶油酥皮馅饼,属于蛋挞的一种,焦黑的表面为其特征。1989年,英国人安德鲁·史斗将葡挞带到澳门,改用英式奶黄馅并减少糖的用量后,随即慕名而至者众,并成为澳门著名小吃。
葡萄牙的蛋挞特别甜,迎合了欧美人吃甜点的饮食习惯,澳门的玛嘉烈和安德鲁更突出自然奶香的浓郁感,味道恰到好处。
蛋挞有两个分支。除了有著名的“葡式蛋挞” ,还有 “港式蛋挞“ ,即是俗称的 “广式蛋挞” 或 “广东式蛋挞”。
“广式蛋挞” 是在1920年间时期出现的,当时在广州的各大百货为了吸引顾客人潮,所以每个星期都要求百货公司的厨师设计一款 “星期甜点” 来吸引顾客。“广式蛋挞”就是其中一款的甜点,又恰逢时机因此而出名,流芳至今。
葡式蛋挞和港式蛋挞
澳门驰名的葡式蛋挞,本地人称「葡挞」跟港式蛋挞截然不同哦,让我教你分辨蛋挞种类!
葡挞是西式点心,酥皮是酥脆的,内馅用鸡蛋、牛奶、焦糖和奶油,烤出来的口感比较浓郁,著名的店舖有安德鲁和玛嘉烈,我和身边的朋友都是吃安德鲁。
港式蛋挞,我们普遍叫做「蛋挞」,内馅口感像炖蛋,外皮比较鬆化,蛋液顺滑,油腻感较少。一般旧式的饼店有售卖港式蛋挞,但也不一定。吃点心的茶楼也有售卖,我觉得刚出炉的蛋挞一般都不错,没有需要指定一定去哪家吃。
葡挞和蛋挞本地人都会偶尔吃,大家可以放心来吃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