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矶茶干,安徽人心里最好的茶干

家乡总也说不上个特产,来来往往的,空这手也不好。

说到安徽,只让人想起黄山,好像整个安徽人都爱吃黄山一样。

最近几年,随着《舌尖》系列热播,让外地群众认识了臭鲑鱼和毛豆腐。但是作为一个纯种安徽人,在舌尖热播之前,听说都没有听说过~

再说,我也不能怀揣臭鲑鱼上飞机不是?

2.jpg

茶干,本不是我家乡的特产,合肥并不产这个。最好的安徽茶干,产在马鞍山,采石矶茶干是安徽人心里最好的茶干。

也没关系啦,在安徽还分一下你是六安的我是合肥的,出了省,大家都是安徽人,莫分什么你我。

我喜欢茶干,吃腻了甜滋滋的各种饼干糕点之后,总是想吃点咸味的东西。出来吃去绕不开薯片和辣条,中年的我怎么可能再吃下去,想着想着就想到了茶干。

真好,光是想想就津津有味!

茶干?听起来像是佐茶的食物,实际上也是佐茶的,喝多了茶伤胃,来两片茶干嚼着,既有味道,也可以垫吧垫肚子,担得上“高档”豆制品的名头。

8.jpg

茶干是红棕色的一片或者一块豆腐干,因为有一些是蒲包的,所以是圆形的厚片,常见是多是方形的薄片。红棕色,大概就是酱油色的。徽菜,大多是酱油色,浓郁的酱香,陪伴着每一个安徽人长大。

茶干很香,除了豆制品本身的香味之外,可以笼统的称为“卤香”。

茶干是经由十几种香料卤出来的,卤干子很讲究;茶干很劲道,质地紧实,不易入味,所以卤汁制的时间很长,火还不能大,是一件耗时耗力的活。

茶干有很多种品牌,也有很多地方把茶干作为特产。但是每一个地方的茶干都在口味上有那么一丁点一丁点差异。

作为一个合肥人,我们常吃的有两种:一种是做菜用的“金菜地”牌的茶干,一种是当零食吃的“采石矶”茶干。

5.jpg

“金菜地”和“采石矶”都是马鞍山的品牌,“金菜地”是马鞍山市当涂县产的,采石矶是马鞍山市花山区产的。

金菜地茶干有普通豆腐干厚度,大概5-6个毫米的样子,质地比普通的豆腐干肯定是紧实的,但是比不上采石矶茶干。

4.jpg

金菜地茶干口味比较咸,空口吃不是那么友好,但是胜在价格便宜分量多,一袋子超市卖两块钱,加一块五的青椒,一盘菜就出来了。三口之家一次还用不完一袋,一袋有6块呢,每次我还要帮我爹手动消灭两块。

采石矶茶干不同,采石矶茶干鸡丝、牛肉、火腿、海鲜、香肠、麻辣好几种口味呢。虽说口味多,但是都是以酱油为底味,略带有一点甜,比较薄,只有3-4个毫米的厚度,比起金菜地茶干更劲道,据说对折不会断开。

3.jpg

采石矶茶干不仅口味多,并且咸淡合适,更适合直接吃。

当然,我是不会在喝茶的时候吃茶干的。看着电视、抱着电脑什么的,来一包茶干简直提神醒脑。

7.jpg

茶干耐嚼,随便怎么嚼,哪怕你像嚼口香糖一样嚼着吃,也不会失去茶干本来的味道。如果不是做零食,茶干简直可以和上百种食材相匹配,总之茶干在我家就是万能食材。

春天,马兰头来一筐,热水一烫、拧干、切碎、拌上上茶干丁,到点酱油醋,撒点糖,五分钟出菜,鲜香可口,都是春天的味道!

夏天,不想吃饭怎么办,来一碗粥好了。开一包茶干,细细的切丝,淋点香油、撒上干芝麻,不嫌麻烦的可以来点酱油,呼啦呼啦痛痛快快的喝上一碗。出一身汗,感觉又能活过来!

秋天,秋天总是想吃包子,买一点上海青,泡上一点粉丝,开一袋茶干,切丁。蒸一屉包子,温暖就这样散开!

冬天,窝在沙发上,随意的换着台。开一包茶干,嚼着嚼着,跟着电视里人物的情感 ,或是笑或是哭,或是再开一包茶干!

相关文章 (查看全部4篇)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