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东方树叶是快消类的茶饮料,还是被它感人的还原度和精致的口味惊艳到,决定用精品茶的评测方式来对待它。
十年前东方树叶带着四款产品问世,在一众含糖饮料中收获了一波短暂的不看好。十年后,在健康饮料新秀陷入“代糖门”之际,东方树叶在之前绿茶、红茶、乌龙茶和茉莉花茶的基础上默默推出两款新品——青柑普洱和玄米茶。
这一次赞誉大过质疑,属于“无糖”饮料的时代要真正到来了吧!
这篇评测从香气、滋味、口感三个维度,参照中国茶冲泡式的品饮方式,来看看这六款东方树叶产品所选取的茶味参照物,以及对精品茶的还原度,究竟如何。
一、红茶
东方树叶的这款红茶,前调有小玫瑰的淡淡香气,中调是清爽的荔枝果香,后调有一点点炒栗的焦香。
单就香气而言,层次感已经非常丰富了,对比中国红茶的精品茶饮,前调取了祁门红茶的玫瑰香,中调是接近正山小种的果香,后调则靠近滇红的炒香气。
但从整体上看这款红茶的香气虽然复合但更柔和、更内敛,即便经常喝红茶的朋友也难以在一款茶中体验到如此多的风味性格。
唯一费解的是瓶身上的文案“贞观15年茶叶随文成公主入蕃”。红茶的制作是16世纪才开始出现在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红是众所周知的红茶鼻祖。这里特意cue一下文成公主,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关于红茶的故事。
二、绿茶
绿茶是中国的主流茶饮,茶叶消费量中占据7成比重。对我们来说越熟悉的,恰恰是出品方最难以还原的。
但东方树叶非常讨巧,在风味参照物的选择上,下了十足精细的功夫。
前调是和龙井非常接近的清香,更柔和含蓄,后调鲜甜渐显有一种近似海味的气息回荡在口腔当中。
虽然作为绿茶回甘不足,但余韵强烈淡淡的清甜持久地存在。
结合瓶身的启发“……携蒸青绿茶东渡,日本抹茶由此发源”,这款绿茶在风味上先是追根溯源,还原了三分最为知名的龙井的清香,又加入了三分日本绿茶最喜欢的鲜味,香气有层次感,滋味轻甜、质感轻柔。对经常喝茶相对口味偏重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略显淡薄,但对大部分轻饮茶或不喝茶的人来说,恰到好处。
三、乌龙茶
市面上的乌龙茶饮料,一般有两种走向:要么随大红袍,焙火的碳味会明显一点,汤色也重;要么随清香型的铁观音,汤色淡却总有一股浮在表面的腻歪花香。
衬托之下东方树叶的乌龙茶就稍显高级,应该是参照了乌龙茶中广东乌龙的风味,更接近那边的凤凰单丛。
前调有花香但很低调,是一种清爽的花香,后面鲜甜渐显回味持久。
滋味清甜质感轻柔,这块和上面的绿茶比较像,这也是一些不太喝茶的朋友分不清东方树叶乌龙茶和绿茶的主要原因。
补充一条,据网友体验反馈这款乌龙是铁观音的味道,并贴出了官方介绍,是非常严谨了。
四、茉莉花茶
它的茉莉花香气虽然非常淡,可难以忽视。随着茉莉香气而来的是绿茶的浅浅清香和一点鲜味。
虽然和中式精品茶冲泡而饮的茉莉花茶相比,不论花香还是绿茶味都要淡很多,但整体表现非常平衡,口感柔和,没有减分项,更是吊打了某罐茶入门级的茉莉花茶。
五、青柑普洱
至于这款饮品真的是被震到,入口后先是柑味清爽的果酸,细细感受后熟普的茶味开始涌现,沁在口腔的每一个角落,口感柔和顺滑,低调而又绵长。
坚定地认为已经完胜市面售价30元/颗以下的所有小青柑,说是平替就是过分谦虚。
六、玄米茶
玄米茶是日本人对绿茶的再创造,将生的糙米微微炒热再拼入煎茶搅拌,一起烘炒,直到看见米粒转黄稍微变焦,放置晾凉就可以冲水喝了。既有绿茶的清香感,又有生米的焦香。
之前没有正经喝过玄米茶,只能说这款东方树叶的玄米茶在清淡的绿茶味和稍显浓郁的炒米味之间做了一个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和青柑普洱一边倒的好评相比,受众对这款玄米茶更多的是吐槽。
这也许和我们平时对玄米茶接触不多有关,虽然自己平时经常喝茶,但还是觉得玄米茶中有一股不易察觉的微苦。希望出品方多多考虑自己真正受众的口味习惯,毕竟国内市场是你的主要战场。
作为一个喜欢甜但不喜欢糖的人,对各种糖类饮料充满戒备心,尤其受不了喝过之后嘴巴里一层粘粘的酸感。但对中国精品茶中因品种、工艺而产生的自然香气和轻微甜感非常迷恋。
在这个维度,东方树叶的绿茶、红茶、乌龙茶和青柑普洱,都超预期地给出了解决方案。
而多年来踏实做产品,不刻意宣扬0卡0脂0糖的低调从业精神,值得所有消费品市场的出品方们学习。用心付出的产品,消费者也不会辜负你,只是需要更长久的时间来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