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深入的聊聊比利时小麦啤酒

首先第一个问题,有人喝过比利时小麦吗?如果你不确定的话,我再问一句,有人喝过福佳白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是喝过比利时小麦。

我还记得第一次喝福佳白是2013年刚到北京的夏天,在三里屯后面的一个酒吧,我的董经理请客,第一口喝下去说不出好坏,但我记得我说这味道怎么有点像洗衣粉,现在来看也不奇怪,福佳白里面的花香,柑橘,也是那个年代洗衣粉里会有的香气,而且那个时候的福佳白还都是进口的,味道和如今国产的根本不是一个东西。

3.jpg

福佳白,其实我记忆中这个就最早的翻译就是福佳,随着国内进口啤酒的流行,特别是所谓“白啤”的接受度高,慢慢地这款酒的中文名字变成了福佳白,显然这是一个市场行为,这个名字和Hoegaarden没有关系,Hoegaarden真正的意思是比利时的一个镇的名字,Hoegaarden酒厂也正位于这个镇当中。

那么在福佳白之前比利时就没有小麦啤酒吗?为什么福佳白会火遍全世界?

其实比利时小麦啤酒早在19世纪在比利时很受欢迎,不过因为战争,特别是可乐等汽水的流行,人们的口味开始喜甜,导致比利时小麦啤酒逐渐没落,直到1957年境内最后一家小麦酒厂关停。其实同时期兰比克这类的酒厂也是遭到了同样的打击,所剩无几。

2.jpg

也许有人会想,兰比克是酸的,但是比利时小麦不是酸的啊,其实在19世纪,比利时小麦的确是带酸的,而且也是自然发酵,但是和兰比克有布雷特菌参与发酵不同,那时的比利时小麦主要是有乳酸菌参与,所以那时的比利时小麦保质期很短(夏天开桶以后一周,冬天两周),因为酒还在继续发酵,时间一长酸甜就不平衡了。

那么我们如今熟知的福佳白和过去传统的比利时小麦做了哪些变化?又是哪一年重新问世呢?

1966年,Pierre Celis在自家的牛舍中搭建了酿酒设备,尝试酿造他年轻时喜欢的小麦啤酒。他给自己的酒命名为:Oud Hoegaards Bier。但其实他的酒已经和消失的风格截然不同,首先发酵方式已经不是自然发酵,这一点至关重要,这就意味着他不用着急售卖他的啤酒。另一个改变就是他加入了橙皮和香菜籽。

在20年间,他一共卖出了65000桶(1桶约≈120升)。1985年,一场大火烧毁了他的酒厂,为了重建,他向Artois(如今的AB InBev)出售了60%的股份。1990年,老爷子退休并出售了其余份额。

1.jpg

2015年的夏天,我在三里屯soho的便利店买了一瓶福佳白,好像已经是新的包装,第一口喝下去我都懵了,好陌生的感觉,赶紧补了第二口,好吧,是它变了,便把瓶子丢进垃圾桶。

相关文章 (查看全部19篇)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