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张家口市宣化区,那里的好山好水养育了我这样的好人,宣化区历史悠久名字很多,“上谷郡”,是宣化载入史册最古老最响亮的名字,自古就占据着燕北地区的军事重镇的地位。自汉代起,宣化历为州、府、郡、县的治所,明为九镇之首,直至清康熙年间设置宣化府。因“去京师不足四百里”的地理方位决定了“京西第一府”的地位,这里四季分明,光线充足,气候环境都非常适合葡萄的种植和栽培,在写了家乡几篇文章和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的人们,也该有一篇属于美食的文章,因为那是人最深的乡愁。一个人长大后,总有些滋味,只能停留在回忆里。
小时候宣化有葡萄节,因为太过久远自己也太小,我都不敢确定记忆深处一直停留着那个,大街上花车游行 车上有各种葡萄的造型和创意的设计的场面,是真的发生过还是在梦里或哪里见过而当成了宣化,我没有去找任何一个朋友佐证,尽管这很容易。有些记忆一直存在就好。
而你知道宣化葡萄,很可能从航拍中国河北篇中,飞机来到宣化上空把这里唯一的镜头给了宣化葡萄,也可能是战狼拍摄花絮中吴京身边不远处的一盒宣化葡萄,或许是我一次带葡萄给同事吃本来不多想让大家都分了,一个人尝了一口后说宣化葡萄,然后拿走了一大部分,因为她是在张家口上的大学,对于我们来说,因为葡萄八月十五前后的成熟时间,也让小时候的美食现在多了乡愁的味道。
宣化葡萄最早种植在镇城第一古刹——弥陀寺的墙角下(今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东校区,原师范学校西北角处)。弥陀寺建于元初,毁于元末,明宣德年间重修,至今民间有“先有弥陀寺,后有宣化城”的传说。借助航拍中国镜头中的视角,从古城向北,一排排葡萄架,远远望去,似一片绿色海洋。
如今,在宣化古城的观后村,一株近600岁的古葡萄藤,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见证着宣化葡萄发展的历程。由此,宣化又称葡萄城。只不过以宣化的历史没有往古城方向发展,变成了半城葡萄半城钢.....
转型后的宣化古城钢铁和矿产有了新的发展方向,这将是一个更节能环保的方向,也还给了古城人更美的蓝天,记得宣化府曾是一座古城,为了宣钢她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而在今天她在自己的历史中找回自己,一座古城,半城葡萄,它们是见证者,也是倾诉者。
宣化葡萄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美誉,通俗说就是甜,虽然尝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但因为成熟的季节遇到中秋遇到回家,如果说一串儿葡萄代表了我的整个童年生活,多少年后才发现,我们并没有一天离开过它,麻油月饼和牛奶葡萄混合在嘴里的味道,伴着北方微冷,是这辈子刻在我脑子里,烙在我舌尖上,关于中秋的味道,关于家乡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