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甑糕镜糕甄糕切糕铡糕糖糕油糕炸糕,分得清吗?
以整个关中地区来说,甑糕和甄糕常指一个东西,就是糯米、芸豆、红枣分层叠加用甑蒸出来的美食,陕西话发音将甑(zeng 增)常常念为粳或镜,也就是关中东府、西府地区“镜糕”的由来,在陕菜里的正式名称就是甑糕。
好的甑糕一定要枣多豆多,将整个糯米层都染红了才叫好,同时也因为这个特点,只能盛碗里吃。
在西安,有一种小的圆形糕叫镜糕(图5),形状若小如镜,也圆如镜,厚不盈指。吃时用分叉的竹签插着拿在手里,蘸各种粉料,如白糖、芝麻、花生碎等,还有的带青红丝、红糖馅、玫瑰等,表面再点几个豆子做成八卦形状。讲究的镜糕因用八种食材也叫八宝镜糕。
这些年,陕西很多超市和陕西风味饭店里售卖新派甑糕(如上图),但米枣豆分层明显,最上层一排大枣,糯米层压得很实。
与东府西府传统的不同(如上图),反倒与关中的铡糕(也叫切糕)很像。
铡糕是将糯米与枣分层压实,提前蒸好成条形或圆形,高度与水杯差不多,切成菱形柱状摆在蒸屉上售卖(上图),因为比较密实,直接用木棍插着拿在手里吃也不会散。铡糕(西安多叫切糕)与甑糕的区别就是铡糕密实可以拿手里,枣少米多一般不放豆子,也因此凉了的铡糕会有点硬,所以一定要买加热好的。
西安还有一种美食桂花糕(如上图),也差不多这个做法,黄橙橙的颜色来自澄粉,用枣泥分层,淋桂花糖浆。
陕西人喜欢纠正别人不能将油糕叫做糖糕(如上图),这其实有个缘故。糖糕与油糕一样在和面时加入白糖,但糖糕馅料一般用白糖或红糖,出锅时咬一小口里面的糖汁往外流,油糕的馅料则比较丰富,一般还会有芝麻、花生、豆沙、桂花糖、青红丝等。此外河南人一般将这种小吃叫糖糕,陕西人叫油糕,工艺是一样的。
宝鸡马道巷曾经出名的“嚓酥”也是糖糕的一种(但不放糖或少放糖),起源据传在清朝咸丰年间,说宝鸡当时有个名叫秃娃的人,发明了一种小吃,取名叫做嚓酥,取其吃起来酥脆无比,且会发出“咔擦~咔擦~”的声响而得名。后来传至三好食堂,近些年原来学到手艺的师傅又在陈仓老街开了私营餐馆,取名字好听,改叫茶酥,据说嚓酥的秘诀是猪板油和和手法。
在油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泡泡油糕(如上图)制作手艺被选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宝鸡近些年已经见不到了。
此外陕西还有炸糕,就是油炸糯米饼,多见于饭店,如南瓜糯米饼;面食店还有各种黄米、大米发糕也很好吃;岐山还有两种点心酥饺(如上图)、口口酥作为送礼佳品颇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