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卤水桂花蝉,味甘肉香,值得一品

桂花蝉,它不生长在桂花树上,也并非味如桂花;它形似蝉,并非蝉。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田基美食“桂花蝉”现身的季节。

1.jpg

桂花蝉,又名大田鳖,因体上生有香腺可释放香味,加之外形有点像知了(蝉),故俗称桂花蝉。它是生活在珠三角河流中的水生昆虫,近似龙虱,但体积要大得多。桂花蝉看起来不小,但身上的肉很少,能吃的部分就头部那小块瘦肉和肚子里的蛋白质和脂肪。对于“吃”来说,更应该是“品”桂花蝉,因为现在桂花蝉是越来越稀有了,是论只卖的,若想吃饱可能会破产。

2.jpg

桂花蝉肉虽少,但越嚼越香,咀嚼着就有一股近似薄荷,又像桂花的香味溢满口腔。公的桂花蝉体型比较小,母的则比较大,肚子也比公的鼓上一点。吃得精的吃货会知道桂花蝉公母的秘密——公的肉更少但香味更浓,母的蛋白质更多还可以吃到肚子里好吃的蛋;通常母要比公的要贵很多。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广州番禺古镇的卤水桂花蝉就有盛名。秘制和味的桂花蝉,最重要的便是卤水的调制。甘草、花椒、八角、肉桂都是最基础的材料,将桂花蝉放进熬了一个小时的卤水,煮开后再浸泡6小时,卤水侵蚀桂花蝉全身,与其原有的桂花味碰撞,会混合成一种更加诱人的味道。

3.jpg

吃桂花蝉,顺序应先从脚吃起,其中前脚味道浓郁,然后将头连同内脏一同拉出,外壳连同壳内淡黄色的蛋白质整只咀嚼。桂花蝉头部揭开硬壳有肉,人称“瘦肉”,嚼之味甘肉香,所以也有食客专门冲着这一块肉来吃。

相关文章 (查看全部6篇)

网友点评